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申报通知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2日 00:00

各单位: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申报工作正在进行,请相关人员积极参与课题申报工作,详情请查阅《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于2010年3月23日前将申报材料(《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一份原件、五份复印件);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一份原件和四份复印件);数据上报盘及申请书、论证活页电子版发送至科研处邮箱kyc@tstc.edu.cn。申报材料要求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内。)装入档案袋报送科研处。

附件1:申请书

附件2:论证活页

附件3:数据上报盘

 

科研处

2010-3-1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

   一、课题指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围绕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对本年度社科基金项目课题设计进行宏观指导,以期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服务。

  二、课题指南只针对一般年度项目的应用对策研究进行宏观指导,申报人既可以按照指南条目选择切入点进行课题设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自行设计题目;基础研究由申请人自行选题。选题应准确把握理论研究前沿、学科发展前沿和相关领域实践发展的前沿,推动学术观点、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注意事项。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及申报者要认真了解并掌握本年度课题申报及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申报省社科基金项目要有比较充分的前期研究成果。 

  2、正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或曾经承担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但未结项的,项目负责人不能再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课题在申报省社科基金项目的同时不得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它厅局的研究项目。

、正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或曾经承担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但未结项的,项目负责人不能再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课题在申报省社科基金项目的同时不得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它厅局的研究项目。

  3、申报省社科基金项目需报送下列材料:①《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一份原件);②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一份原件和四份复印件)。申报材料要求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内。

   申报的具体要求可登陆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查阅《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申请书》及《课题论证》活页等材料可在本网申报信息中下载。

申报的具体要求可登陆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查阅《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申请书》及《课题论证》活页等材料可在本网申报信息中下载。

  4、申请书要按照新修订的《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要求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准立项即作撤项处理并通报批评。

  5、省社科基金于2010年正式增设管理学科,侧重资助我省经济社会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6、受理申报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331止。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请按时将本单位申报材料和整理后数据盘统一报送省社科规划办。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地址: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和平公园管理处310室。电话:0311—87905200

  附:2010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应用对策类研究指南条目

 

 

2010年度省社科基金项目

  应用对策类研究指南条目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系列研究

  1、我省重点项目建设效果评估及激励机制研究;

  2、我省工业增长质量、效益比较分析和对策研究;

  3、我省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比较分析与评估研究;

  4、我省企业技术、产品、制度创新的典型经验和市场效应调查研究;

  5、推动企业开展对标行动,促进产品技术进入同行业先进水平研究;

  6、我省开发区二次创业情况分析及其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研究;

  7、我省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总体评价和优化路径研究;

  8、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研究;

  9、我省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规模、技术、效益状况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

  10、推进我省产品商标注册、品牌建设和标准制定激励政策研究。

   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系列研究

  1、我省需求结构现状分析及影响和调整措施研究;

  2、我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影响和调整措施研究;

  3、我省投资结构、投资效益实证分析和政策导向研究;

  4、我省工业技术、产品创新评估机制和激励政策研究;

  5、我省钢铁产业技术、产品结构分析与升级、创新路径研究;

  6、推进我省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市场化、产业化政策研究;

  7、我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对策研究;

  8、我省两高一资行业落后产能基本状况和退出机制研究;

  9双三十单位节能减排成效评估及示范推广研究;

  10、我省循环经济试点情况分析及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政策措施研究;

  11、我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规划和政策研究;

  12、我省区域经济差异状况分析和协调发展研究;

  13、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分类指导政策研究;

  14、加强我省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节约利用研究;

  15、整合矿产资源和合理开发、节约利用研究。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兴产业系列研究

  1、我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和规划框架研究;

  2、把握三网融合机遇,推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升级和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如秦皇岛、廊坊)研究;

  3、我省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现状调查、合理规划及扶持政策研究;

  4、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改造提升我省传统产业研究(如钢铁、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等产业);

  5、推进装备制造业园区化、配套化、高端化发展和产业链管理研究;

  6、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水平比较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

  7、对我省传媒、动漫、设计、出版、新闻、会展等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思路研究;

  8、各地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如平泉等);

  9、推动行业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研究;

   10、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结合的形式与机制研究。

  四、推进城镇面貌大变样,加快城镇化进程系列研究

  1、我省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成效和经验研究;

  2、推进城镇面貌大变样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研究;

  3、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

  4、深化城镇户籍制度及配套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城镇落户问题研究;

  5、培育城市增长极、城市圈和城市群研究;

  6、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人口集聚对策研究;

  7、加快培育中等城市对策研究;

  8、我省城市现代化水平评估和发展对策研究;

  9、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研究;

   10、城市综合执法和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11、建设低炭生态城市的思路、模式和政策研究;

  12、学习借鉴世博会城市发展理念和经验、提高我省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研究。

  五、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系列研究

  1、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体系研究;

  2、我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情况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

  3、我省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4、我省农村综合改革主要问题、制约因素和推进对策研究;

  5、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和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6、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和带动作用研究;

  7、加强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对策研究;

  8、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式、结构、流向、流量、流速、返乡)问题分析研究;

  9、加强农村建设规划和新民居建设研究;

  10、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六、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服务业系列研究

  1、我省消费需求结构比较分析和调整对策研究;

  2、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职工和居民收入水平研究;

  3、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研究;

  4、农民收入结构和增收途径研究;

  5、加强和完善城乡商品市场建设及相应政策研究;

  6、扩大我省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保健消费的途径和对策研究;

  7、开拓发展健康产业市场前景和扶持政策研究;

  8、开发城市夜经济的思路和途径研究;

  9、我省服务业发展基本状况和总体思路研究;

  10引银入冀工程阶段性成效和深入发展研究;

  11、我省专业化物流体系和物流园区建设研究;

  12、我省路、港、航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总体评估和发展对策研究;

  13、我省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系列研究

  1、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进展、成效和机制、政策研究;

  2、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规划研究;

  3、环京津休闲旅游带开发建设和协调机制研究;

  4、我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情况分析和整合机制研究;

  5、我省与京、津、辽、蒙、晋、鲁、豫地缘经济关系及竞合机制研究;

  6、优化我省招商引资结构和商品进出口结构研究;

  7、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8、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研究;

  9、我省事业单位改革思路、对策研究。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系列研究

  1、扩大就业综合配套政策和联动机制研究;

  2、我省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状况和扶持政策研究;

  3、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创新扶贫机制研究;

  4、建立城乡低收入家庭综合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5、推行新农保新农合制度的难点及解决对策研究;

  6、统筹整合和优化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长效机制研究;

  7、加强城乡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研究;

  8、加强城乡文化事业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研究。

  九、加强党的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系列研究

  1、省、市、县(市)党政机关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研究;

  2、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内涵、要求和制度研究;

  3、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和基本制度研究;

  4、加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工作,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研究;

  5、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6、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研究;

  7、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研究;

  8、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健全勤政廉政制度研究;

  9、改进信访、接访、查访工作,完善维护社会稳定体制机制研究;

  10、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

  11、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研究。